这里是log

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赢在哪里

  • 来源:武房网
  • 黄 丹
  • 话题 国家中心城
  • 分享

2016年12月26日下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图片3.png

 

步步为营的复兴之路

从2011年开始,武汉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为感召,开启了新时期的复兴之路。

图片4.png

再到2013年11月,武汉市发改委发布《2012-2013年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报告》。这是全国首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报告,其中透露,武汉市拟分三阶段打造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至2020年,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2021年至2030年,建成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2031年至2049年,将武汉打造成为全球性的创新中心、文化之都和重要的世界性城市,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圈。

图片5.png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明确武汉为超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年底,明确武汉为“国家中心城市”。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发展历程

大上海,大武汉。上世纪称得上“大城市”的,武汉是“双子星”之一。明清时代开始,我国商品经济萌芽,武汉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号称“九省通衢”,汉口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武汉对外贸易额连续42年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18年位居全国第三,占全国的10%。商贸的繁荣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众多外国银行纷纷来汉设立分支机构,到1920年,汉口沿江一带聚集了20家外国银行和众多的国内银行,武汉成为内地最大的金融中心。洋务运动开启了武汉工业化进程,使武汉成为和上海、天津并列的3大制造业中心之一。张之洞督鄂期间在汉兴办民用及军用工厂,奠定了武汉近代工业基础,汉阳铁厂成为当时亚洲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报告中说,到1907年张之洞离鄂赴京时,武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已与上海、天津并列为中国3大制造业中心,冶金、竣工方面更是领先全国、独占鳌头。

图片6.png

依靠工贸双驱动,武汉在近代历史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商贸、金融中心,基本确立了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更是对武汉寄予厚望,提出要把武汉建成“略如纽约、伦敦之大”的大都市。

图片7.png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迎来重新定位和“洗牌”机会,武汉备受国家青睐获得先机,延续了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国家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图片8.png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工业净产值以及利税额均列全国第4位,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此同时,科教资源聚集度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大宗商品、物品的中转、集散作用更加突出,仍延续了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

 

武汉赢在哪里

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内陆市场腹地和中部商品集散中心,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距5个国家中心城市都在1200公里左右,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

图片9.png

同时加上武汉彪悍的科教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拥有两院院士59名,科研机构100个,高等院校8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9所,在校大学生118万人,居全国城市之首。武汉有琴台音乐厅、琴台大剧院等一批国际一流的文化设施,已经建成投用的东湖欢乐谷、建设中的汉秀剧场、电影文化主题公园等都具有全国甚至世界领先水平。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从综合经济指标看,2015年武汉GDP达到10905亿元,长沙GDP为 8510亿元,郑州7315亿元,合肥5660亿元,武汉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几乎是合肥的两倍。从人口规模上看,则顺序依次为武汉、郑州、合肥、长沙。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红利,武汉无疑是“中部龙头”。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武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名列前茅,武汉东湖高新区近年也成为中部创新创业高地。

 

合肥、长沙缘何落选?

相对郑州来说,此次“落选”国家中心城市的的合肥和长沙,在各方面实力并没有明显差距,2015年长沙的GDP还超过郑州1000多亿。

12月23日,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公开场合还提到,长沙项目建设要进一步提速提质,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2017年将是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开局之年。

图片12.png

合肥近年来发展势头也很迅猛。从增速看,合肥2015年GDP增速达到10.5%,在四座城市中也处于领先位置,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安徽区域经济专家程必定表示,合肥其实已经有了国家战略层面的定位,就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以后会更积极地参与长三角竞争与合作。

图片13.png

从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努力融入长三角,合肥官方也在强调“左右逢源”。不久前合肥都市圈扩容,将曾经跨入南京都市圈的马鞍山、芜湖纳入,吸引省内优势资源回流,显露出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的自信。

责任编辑:汪博文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