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从北上广深回来的人才,会成为武汉之光吗?

  • 来源:武房网
  • 星星
  • 话题 北上广武汉
  • 分享

二级城市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武汉提出“百万留汉大学生”口号之后,很快就发布了升级版,这座近期觉醒的中部龙头城市,希望让东南飞的孔雀回头。

细看武汉发布的留人政策,上至博士生、下至专科生,政府几乎是想一网揽尽,有人奇怪:为什么不剔除掉学历低的人?这种“唯学历论”是一种很低级的主观偏见。任何一个群体都是呈正态分布的,再聪明的一群人里,也有不那么聪明的,而且,社会分层由上而下,站在金字塔顶尖的永远是少数,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对人而言,工作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讲,无论是坐在办公室里兢兢业业的白领还是日晒雨淋的建筑工人、快递小哥,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平衡。不然,北京上海深圳每年春节上演的“空城效应”发挥到极致时,你可能连早餐都买不到,更别提点外卖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武汉近几年的不同产业的产值表现。

图/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武汉统计局)

图片6.png 

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3.30%,45.68%,51.02%。从行业来看,工业还是武汉的主导产业,武汉还是工业城市,比如建筑、汽车、纺织等行业。

图/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武汉统计局)

图片7.png 

图/2012-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武汉统计局)

图片8.png 

201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与2015年相差无几,而第三产业增幅都是最高的。

 

图/2012-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片9.png 

2016年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4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23.18亿元,增长8.4%,占GDP比重20.3%。

武汉自近代开始,以工业而闻名全国,而号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光谷虽已走过十余载,相比北京中关村还是显得年轻,以待后期发力。从不同招聘网站上发布的人事招聘也可以看出,适合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土壤还是武昌的光谷。

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初长成,北上广深就割了一茬又一茬。公众号“城市数据团”推送了一篇爆文《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文章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自然,就不难理解以武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开始对人口流失惨状的虎视眈眈。

如果从北上广深回来了大批渴求的人才,那么武汉的产业是否具备同等吸附能力?

汉口是武汉金融体系最发达的,不乏香港路这样的金融一条街,银行、保险总部、城市分部以及政府部门等都驻守在这里,汉阳还是一大片住宅地,三环外的沌口有一批汽车基地,武昌承包了武汉99%的高校和一个光谷。

武汉为了产业升级也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听说,雷军每一次回武汉,省级、市级领导人都会亲自接机。武汉市1月到8月签约投资1279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557亿元;确保全年到位资金7000亿元,力争8000亿到10000亿元。

截至目前,“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已经召开三次专场。

华科专场为武汉带来投资项目35个,集中在高新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金融投资等领域,总额989.7亿元;武大专场引进46个项目,以泰康集团、小米科技、融创中国、当代集团、卓尔集团、中珈资本等“珞珈商帮”校友企业投资项目为代表,现场签约1576.7亿元;中南财大专场签约27个项目,总计1546亿,项目集中在金融领域,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领域。另有6所高校,也已申请“资智回汉”专场活动。

如果说房价和就业是影响北上广深人才回流的两大要素,当然武汉房价根本不足以匹敌一线城市,起码在产业升级、为留下来的人提供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机会上,武汉正在想尽办法拿出足够的诚意。

责任编辑:王文静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