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三分建七分管

  • 来源:长江日报
  • 话题 东湖整治
  • 分享

 

3日上午,东湖港现场,一支专业清捞队正在水面打捞水葫芦。这些水葫芦看起来还很少很小,但如果现在不捞,一旦疯长起来就无法控制了。

    2016年9月启动建设的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现已进入收尾阶段。“就像家装的最后一步,我们开始了地毯式的查漏补缺。”负责项目实施的武汉碧水集团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迎接军运会,一场关于东湖港水体提质的攻坚战,正在向精细化、精致化迈进。

    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测水质

    “东湖港的河道内,有7处自动监测站。”在监测信息管理中心内,项目技术负责人付翀指着监测信息展示平台介绍,这些站点能够24小时监测东湖港的水体水质、水位和流量等相关数据,并且直接在东湖港边的显示屏上显现出来。与此同时,管理中心也能收到来自各个监测点的数据反馈。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工作人员将立刻施策“对症下药”。

    曹勇是监测信息展示平台的工作人员。3日上午9时许,他按惯例把所有监测站点收集上来的数据都检查一遍,数值显示一切正常。

    2016年,集长江大保护、江湖连通、城市防洪、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多项任务于一体的重要节点工程——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

    “过去的东湖港,水体黑臭,港渠两侧面源污染严重。通过系列截污,如今的东湖港在完善区域排涝系统的基础上,基本告别了生活污水、内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回忆当初进场时的情景,项目负责人李志强感慨万千,2年努力,4.7公里的东湖港终于实现质的蝶变。

    如今,东湖港已成为城市海绵综合生态景观公园,全面建成后将连接东湖城市绿心和江滩生态带。尽管还未正式对外开放,每天仍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亲水、休闲。水清、岸美、人和的画面成为东湖夏天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按百姓需求精雕细琢优化设计

    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收尾阶段的项目现场,建设者们在烈日下仍然没有停止作业。水面、岸坡、绿化带等细节处,正在精雕细琢。

    在一片草坪休闲区域,两名工人正在布设汀步石。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汀步石的下方,已经没有太多青草,地面显得光秃。“一些图纸设计的路线,可能没有百姓自然走出来的小路更合适,按照游人的习惯,我们对游园步道进行了优化,”李志强说,“这些路都是游人踩出来的。以前,大伙儿总会埋怨市民素质不行。可现在,会主动反思是不是设计不够到位。这次建设中,就专门针对游人踩出来的路进行了甄别,确实有通行需要的,项目组联合设计部门重新做方案,按照设计标准,增设了四五条步道。”

    “别小看这几条路,得到了市民一致称赞。”李志强说,精细化建设管理,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漫步步道,周边一片绿意盎然,地面上看不到突兀的座椅、路灯基座。连最常见的各式井盖,也隐去了身影。

    “这里有一处井盖。”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钢片附近,李志强停下脚步。他说,为了让井盖隐身,项目组也想了不少办法。最初想到铺草坪,但是没土,草很快枯萎。后来改用人工草坪粘贴,效果很好。

    至于灰白色又特别坚强的座椅及路面基座,施工安装中,特意在保证安全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将基座下降20厘米左右安装,然后覆土植草,远远看上去就像这些座椅和路灯从草地里“长”出来一样,十分生态、自然。

    人性化管理精细巩固治水成果

    东湖港沿线周边还有一些社会道路。出于安全考虑,在与道路接壤的区域,项目组设置了一道绿色的透视隔离网,网上的爬藤植物生机盎然。虽有隔离网,但并不妨碍市民通行。在每个路口,隔离网已相应开设入口。

    “三分建、七分管”,李志强说,水体整治工程中,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十分重要。

    时值梅雨季节,天气十分闷热,又到了水葫芦爆发期。每天,东湖港都会迎来专业打捞团队。

    “水葫芦一旦爆发,会形成单一物种的植物群落,造成水质恶化,同时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破坏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李志强说,逐渐好转的东湖港水质得来不易,需要好好地去维持。

    郭际清是东湖港的一名值守人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驾驶冲锋舟巡航。除了检查水面是否存在垃圾,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劝离”垂钓人员。只不过他的劝离方式很特别,并不当场对话垂钓人员,而是通过冲锋舟来回移动驱散鱼群,让垂钓者“无功而返”。

    “其实以前我们也采用了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口头教育并劝阻垂钓,但是收效不好。”李志强说,垂钓并非完全禁止,在专门的垂钓区域内,可以满足垂钓爱好者的需求。但在其他区域,考虑到水深达2.5—3米,且过多的饵料会污染水体,垂钓不被允许。

    通过冲锋舟来回巡查的方式驱散鱼群,在垂钓区域外钓鱼的现象明显减少。

    “水体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李志强说,随着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的加大,精准施策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守住底线、不碰红线,也要最大程度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责任编辑:黄意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