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城市减灾是长久课题

  • 来源:长江日报
  • 杨于泽
  • 话题 减灾
  • 分享

     前不久,武昌地区下了一场豪雨,部分地段出现渍水的情况。全市排渍工作紧张行动起来,并将结合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深隧建设及新一轮总规修编等,全方位系统研究如何科学应对城市内涝问题。

    大水漫灌之下,出行遇阻,人面临各种窘态,渍水的视觉画面更容易引起网络围观。相比之下,城市功能建设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城市面对暴雨侵袭的减灾努力难以形成直观感受,也容易为渍水的画面感掩盖。惟其如此,看待城市应对渍水的问题尤其需要深入,通过观察渍水背后的城市建设,得出更为客观一些的认识。

    暴雨是自然灾害,但渍水情况也映照城市的发展阶段。暴雨让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面临大考,但支撑排水系统的是一座城市的整体功能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深隧是彼此合作的工程,也显现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的用意正在于让城市告别钢筋混凝土的森林,让大地能够呼吸。但这样的工程不是一日之功,城市发展建设达到一定水平阶段,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推进相应的项目。排水看起来只是地下进展的工作,其实与地面工作环环相扣。

    自古以来城市就面临排涝问题,但当现代城市发展到高楼林立、地铁纵横,快节奏的消费生活模式得以进行,城市便实现支撑复杂的人类行为模式,排涝应对的局面更复杂,也成为现代城市建设课题。在这个意义上,排涝不力,大水漫灌,也往往成为“发展中城市”的疑难杂症。比如像北京、上海,包括我们武汉,时不时会因为一场大暴雨而被水淹。但“发达城市”也不是一天一年建成的,欧洲很多城市已经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发展史,相应的,排水系统也经历了漫长的发育时期。单就基础设施而言,它们已经跨越了“发展中”阶段。

    从各种意义说,武汉还是一座建设远未完成的城市,经济尚未定型,各项社会事业也处在齐头并进时期。伦敦、巴黎的地铁已经运行100多年了,而我们的地铁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发展中”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是旧城改造,也不是凭主观意志对外宣布一下,就真的宣告结束。即使旧城改造结束,发展却仍然是一项“中心工作”。随着发展,新的问题又来了,或者认识不同,发现了新的问题。

    城市减灾也是一个长久话题。减灾没有终止点,恰恰是减灾驱策着一座城市不断夯实功能,深挖基础。即使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一场风暴、一场大雪、一次大雨使城市困扰或瘫痪也是不时发生的。人们交口称赞的巴黎“地下宫殿”,在近日法国遭遇的强降雨天气中,也显现出疲惫,包括巴黎在内的中央大区和大巴黎地区等19个省发生了洪水灾害。由此可见,“下水道良心”如巴黎,同样面临自身的问题,自然灾害面前,城市建设有与时俱进的课题。

    城市在发展,打基础与追求长远并行不悖,这是漫长的建设过程,它隐伏于渍水的画面之后,却需要客观看待。


责任编辑:汪博文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