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中国乒乓球的霸主地位

  • 来源:武房网编辑
  • 甘甘
  • 话题 中国乒乓球
  • 分享

做为中国的国球——乒乓球,毋庸置疑,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时刻。

在今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乒团包揽了男乒、女乒的冠亚军,团体男乒女乒的冠军。

 2.jpg

里约奥运女子单打

3.jpg

里约奥运男子单打

4.png

里约奥运女子团体冠军

5.jpg

里约奥运男子团体

历史成绩

这样垄断性的成绩当然不是一直都有的,世界乒坛曾完全被欧洲垄断。1926-1951间举办的18届世乒赛,除美国选手取得8项冠军和第11届女单未确定冠军外,其余的109项冠军都是欧洲选手——当然,这25年间中国没参加。

1952-1959年间,是日本称雄的时代。期间7次世锦赛,日本获得了全部锦标的49%;1970年代,欧洲重新崛起。

在这两段中间,1961至1965年3次世锦赛,中国拿了11个冠军;20世纪80年代后,则中国逐步开始称霸乒坛。

但即使是逐步称霸的过程中,我们印象中也有一堆外国好手的身影,如瑞典瓦尔德内尔的黄金一代、韩国的柳承敏、德国的波尔、以及女子领域的陈静、何智丽、冯天薇,等等。04年,柳承敏拿下奥运金牌,世乒赛上,男团女团也出现过冠军旁落。上世纪末,中国队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们跟以欧洲为首的世界诸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换句话说,中国乒乓球的绝对统治力,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渐凸显的。

国际乒联改制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句话用在形容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革新的热情上,再合适不过:从1998年至今,短短18年的时间里,国际乒联有关乒乓球规则的重大改革调整,已有9项之多,平均每两年就有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力度之大,步伐之快,频率之高,影响之大,为所有体育运动项目之罕见。

9项改革内容,粗略地可以分为三类:

一、有关器材方面,计5项,包括用球的增大材质的改变,限制长胶,废除有机胶水,增加球网高度;

二、有关技术规范方面,计2项,如推行无遮挡发球,采取11分记分制;

三、有关“人”的改革,计2项,包括奥运会上统一协会的两对双打选手在抽签的时候必须分在同一半区;21周岁以上更改国籍的运动员,将不能参加世锦赛和世界杯赛。

这么多年来,国际乒联的每次改革给人的感觉都是冲着中国队来的。

虽然嘴上不承认,但是中国乒乓球在世界大赛上大包大揽、一家独大的局面确实让国际乒联既爱又恨:一方面,中国乒乓球的市场和群众基础是国际乒联非常渴望的,另一方面,国乒的强大又让其他其他协会心灰意冷,阻碍了乒乓球运动在全球的推广。

于是,从上任主席沙拉拉开始,国际乒联不停改革,从11分制、无遮挡发球、有机胶水到小球变大球,都是限制亚洲选手灵巧、技术好的特点,发挥欧洲选手力量方面的优势。

然而,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削弱国乒作用不大,国乒最大的优势在于群众基础和举国体制,国际乒联在硬件器材、技术规则上的种种变革,根本无济于事。从结果来看,规则越改中国越强。此次球网升高,依旧属于器材方面的小改动,应该依然无法撼动国乒在世界乒坛的强势地位。

反过来,倒是国际乒联的不停折腾令人担心。比如,乒乓球球由小改大,速度是降下来了,把传统直拍打法改没了,少了直板的参与,乒乓球独有的魅力就少了一半;记分制由21分缩短为11分,偶然性增加一点,但打一局时间太短,观众满足感得不到,比赛的精彩度也降低了……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队夺得了全部32枚金牌中的28枚,乒坛霸主地位至今依旧无人能撼。

责任编辑:甘心怡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