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没有中山大道就没有1路 88岁最老公交线要回归了

  • 来源:武汉晚报
  • 胡蝶
  • 话题 中山大道最老公交
  • 分享

中山大道重新开街后,行驶中山大道的公交线路将大幅调减,而陪伴中山大道走过80多年风雨的1路公交保留了下来。它们像一对老伴儿,还要共度未来的岁月。

1路是武汉第一条公交线路,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再过1个多月,它将迎来88岁生日。配合百年老街中山大道改造重开,老1路这次也要“献礼”。

司机兼职“中山大道导游”

昨天,1路车队介绍,现有30台配车全部从原来的天然气燃料车换成了纯电动新能源客车,其中20台为8米长车型,10台为12米长车型。

res07_attpic_brief.jpg

res15_attpic_brief.jpg

50名司机经过严格筛选而来。市公交集团制定了中山大道线路上岗证,从工作业绩、服务态度、违章和投诉等方面考查,淘汰掉不合格者,优秀司机才能开1路。司机还要兼职“中山大道上的小导游”,能讲解每一站的站名由来和历史,为游客做向导。车厢内装饰了中山大道和1路公交的历史图片。

运营时,高峰车距调整为3—4分钟,平峰6—8分钟,全天平均车距5分钟。

家住新合村、66岁的乘客余国和说:“1路公交陪着我长大变老直到三代同堂。我的儿子、孙子出生,我都带着他们坐1路。”

没有中山大道就没有1路

61岁的公交退休职工袁厚翔,与父母都是公汽人。父母1946年进公汽,家住一元路附近,和49户公汽职工住在一起。袁厚翔从小听着公汽的故事,做着汽车的游戏长大,对1路历史了如指掌。

他说:“没有中山大道,就没有1路。没有公汽,也没有中山大道的繁华。”

辛亥革命后,汉口就有一些名流想创办公汽事业,但未能实行。原因一是资金难,二是道路条件不具备。那时,中山大道所在的地方是一道城墙。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城墙成为障碍,1907年被拆除,变成一条碎石路,公共汽车没法开。

到1927年,满春街至江汉路修筑了柏油马路,与江汉路以东租界区的道路连接,通公汽的条件成熟了。

1929年元旦,公共汽车管理处成立,2月10日,汉口开通了第一条公汽线路1路,武汉公交登上历史舞台。

当年41万市民坐1路开洋荤

1路开创了武汉公共汽车的先河。当年41万市民乘坐1路开洋荤,结束了“快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的历史。自此,大汉口的人力黄包车、马车逐渐消逝在街头。木壳车厢雪佛兰卡车、万国牌老爷车、拖着长尾巴的铰链式电车……都成为老武汉和时代的记忆。

最早的1路行驶于硚口至六合路。当年使用的是10辆雪佛兰卡车改装的21个座位的木质客车。6月1日,线路延伸至三元里,配车16台,线长7.5公里,日均客运量1万人次。1931年因水灾和亏损停线。

1939年,日伪合办武汉交通公司。10月1日,1路恢复通行,从硚口至日租界神社(今芦沟桥路),使用的是10辆日产、丰田客车。1940年1月30日,改行三民路至神社,全长7.6公里,日均客运量7800人次。期间,因油料紧张,车辆改烧酒精,酒精紧张了,又改烧板炭,1943年底停线。

抗战后,1945年10月8日,国民政府在汉口成立公共汽车办事处。10月20日,1路恢复营运,从集稼嘴至车站路,全长5.5公里,日均客运量2000人次。

战乱年代,那些进口的旧车、旧卡车改装的公交车,故障率非常高。人们戏称:“一去两三里,坏车四五回,推车七八次,八九十人推。”

1949年解放前夕,1路配车14台,仅有4台可以勉强运行。

1路将回归中山大道原线

解放后,武汉成立了公用汽车公司。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1路使用的是东欧进口的客车。

1971年,武汉市公用汽车公司更名为武汉市人民汽车公司。人民公汽为人民,为了满足市民出行,政府先后投入大道奇、小道奇、地司多、司帝摆克、解放牌、黄河牌、铰接式客车等车型。

2003年,武汉公交集团成立,车辆加速升级换代,更加环保节能。2005年、2006年、2011年相继更新了天然气车20台,1路从此告别了汽油车时代。

随着中山大道即将改造完毕恢复通车,1路将率先回归中山大道原线,目前线长14.9公里,配备30台纯电动客车,安装了先进的GPS智能调度、语音报站系统。

公汽1路历史沿革

1929年2月10日,武汉市民第一次坐上了公共汽车,线路设为1路、2路,早7时开,晚10时30分收班,这也是华中地区第一趟公汽。据当日报道,1路自六合路直上硚口,16站,全长7.5公里。因为车辆和道路原因,2路车行驶了5天即告停驶,1路成为唯一的公共汽车。为了公交车运行方便,汉口发行市政建设债券150万元,花10.84万元将全长850米的民生路全面改造,建成当时三镇首条先进的城市道路。

1931年,因水灾和亏损,1路停运。

1939年,武汉沦陷,日伪合办武汉交通公司,10月1日,1路重开,从硚口到日租界汉口神社(今芦沟桥路),全长7.6公里。

1942年,油料短缺,1路车改烧酒精,1943年再次停运。

1945年10月20日,1路再次开通,从集稼嘴到永清街,行驶车辆减到18辆,司机31人,日均载客2000人次。

因油料、器材涨价,1948年3月6日起,1路票价调价为1万法币/人次。这是解放前,公交票价最后一次上涨。

1948年12月,1路改行沿江大道。

1949年7月20日,1路由四官殿开至车站路,线长4.7公里,配车15辆,设站11个,此后再未停开过。

1950年,武汉公汽先后从上海、香港购进大道奇、小道奇、地司多、司帝摆克等厂牌车辆89辆,1路换装。

2005年,1路全面换装燃气车,告别汽油车时代。

2005年11月起,1路走向调整为由双墩到山海关路,后又从山海关路延伸至芦沟桥路沿用至今。

责任编辑:张曦予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