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当我们谈论智能小区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 来源:武房网
  • 杜翱
  • 话题 智能小区
  • 分享

智能化住宅小区是指通过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能达到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生活环境。简单地说,“智能小区”是一个智能概念的混合体,要形成智能小区,首先要有“智能住宅”,然后用高科新技术将“智能住宅”高效整合统一管理便是智能化小区。此处所谓的“智能”究竟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技术理想还是一个逐步走进生活的科技革新?对于我们的生活又会有哪些影响?

生而骄傲:智能小区起源

blob.png

智能小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的日本。

1988年日本建设省提出家庭总线系统概念。1990年,幕张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区,1996年推出多媒体住宅样板计划,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智能住宅。日本科技人员在东京的麻布地区修建的一座设计新颖的现代化房屋最具代表性。建筑物内有一个半露天式庭院,室内的感应装置能够随时测量出天气的温度、湿度和风力等,并将各种数据及时输送到地下的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机指挥下,房屋内的各种仪器配合默契、工作协调。如遇刮风下雨门窗会自动关闭,控制室内温度的空调器随之开始运转。如果住户看电视时有电话来,电子控制系统会自动把电视音量调小。

相较之下,我国的智能小区发展稍晚一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智能小区是深圳市梅林一村。

1997年,深圳梅林一村开始安装智能家居。采用美国 Moore 公司的家庭智能终端,包括防盗报警(可视对讲、门磁开关、红外线探头、紧急求助按钮等)、燃气泄漏探测、保安巡更、闭路电视监控、自动三表(自来水、直饮水和燃气)抄送系统等。通过有线电视电缆"猫",可为住户提供高达 10M 的数据接口,住户可和管理处进行通讯,参加社区管理,享受社区文化,还可逐步享受到高速上网、IP 电话、数字视频服务等,基本实现数据、语音、视频服务的“三网合一”。

花样迭出:智能小区现状

卡不“卡” 出行购物缴费全靠他

blob.png

(“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小伙伴,可你知道武汉市的“卡”中之王是谁么?)

早在2013年,武汉首个智慧小区“后湖汉口城市广场 ”的各项小区服务就被武汉通接管了。接管到什么程度?这里的居民,搭乘公交地铁、进小区刷门禁、去地下车库停车、在指定商店购物、交物业费和水电费、天然气费,一张“武汉通”全部搞定。“后湖汉口城市广场”涵盖1000余户商家、5000余户居民,是全国首个把城市通卡应用于居民生活的小区。

以前的武汉通大家还都只能刷个公交,可是经过智能小区的升级,这张卡几乎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72变无所不能,可是给市民提供了不少方便。卡代替现金不仅是现代金融体系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便民举措的一个大方向。可惜的是目前一卡通的社区化改造还没有大规模推广,武汉市民要把手中卡片大变身的愿望可要再多等等了。 

百“感”交集 智能大管家

blob.png

“传感器”这位大神听上去很有未来感,实际上他与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交集,我们手机里就有重力、光线、距离、磁场、陀螺仪等五花八门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各显神通才让手机能够实现各种瑞士军刀般的丰富功能。如果传感器用在我们的智能小区里呢?

一个“聪明的小区”当然离不开传感器。在去年光博会上,某科技公司经理介绍,该公司在小区的停车位、下水道、配电房、道闸等处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传感器将收集的数据,通过接收机传送至云平台。有了这套系统,以往需要人工巡查的工作,都可由传感器代劳。比如,当下水道的水位上涨时,下水道的传感器就会自动报警,提醒物业对下水道进行疏通。该系统具有配电房温湿度、电缆井烟感、屋顶天沟水位、道闸车流量等十多项监测内容,几乎涵盖了日常物业管理所需监测的全部内容。这种传感器技术已经在武汉的四个小区有所应用。

此类传感器技术将从监测上彻底革新小区物业的工作效率,更高效和智能。改造的费用为“一个小区,花费约40万元”。对于旧社区的升级管理,这无疑是件好事,而如何分摊升级成本,让技术升级更有吸引力则是开发商、物业和科技公司共同考虑的问题了。 

一“机”在手 天下我有

智能“手机”是毋庸置疑的现代人生活小保姆,出行,娱乐,学习,几乎样样都离不开她,甚至网络上还有人和手机谈恋爱的奇闻轶事。这还没有道尽手机的万能,其实手机还可以是智能生活的中心。

下班回家,单元门锁了,却忘了带磁卡或者钥匙,这种经历你遭遇过吗?一般我们的办法就是打电话喊家人下楼开门,可是在武汉市的部分小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系统,不用带钥匙,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开门。 以福星惠誉水岸星城小区为例,该小区的业主都安装了一款“小区app”的应用,通过这款应用就可以远程遥控单元门的开关,手机的随身携带率是非常高的,从此之后就不用再为没带门禁卡而烦恼了。除此之外,通过手机应用,小区业主还能方便快速地和物业沟通,对小区内设施损坏问题更好的监督。而回到家内,手机化身遥控器,又成了智能家居的遥控器,另成一番天地。

歧路亡羊:智能化小区“幸福”的烦恼

城市住宅小区,是指以住宅为主并配套有相应公用设施及非住宅房屋的居住区。从住宅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来看,“智能”其实并不是现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现有的技术水平甚至可以满足许多科幻电影中看似高大上和充满未来感的设计。问题是我们的住宅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智能”并且愿意为之付费?一家人住的房子叫住宅,而千家万户聚集的地方才叫小区。如何明确大多数用户的需求,直击用户痛点才是智能化小区真正的难题。

从最早期的智能小区案例就可见一斑,日本上世纪末已经实现的住宅智能化和我们现在仍在鼓吹的“未来生活”、“智能家居”别无二致。而深圳梅林一村的系统化管理和各项自动化智能系统也基本涵盖了现在所提倡的各项智能技术。技术虽有,难以规模化推广的问题也同时存在。很多时候用户对于住宅有某种生活方面的需求不假,但是处理方案确实非常多样和个性化的,比如用户想要将家庭布置多媒体化和智能化,通过智能家居的购置或者智能硬件的改造就能够达到效果。相较于需要开发商动手的大动作,用户对于自由空间的布置更容易满足需求,而至于公共空间的每一个功能决定又要考虑不需要的用户对于增加成本的可接受程度。所以说对于不够强烈的和体量“重”的需求,由开发商来自作聪明的统一满足并非智举。

前有花样年彩生活智能物业被业主抵制一事,后有科技地产NO.1的朗诗地产“绿色科技住宅”折戟武汉,可见小区智能化并非易事。“大道以多歧亡羊”,地产开发商并非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反而无所适从,试错成本太高让智能小区的理念时至今日都只能是看起来很美。至于未来,谁真正把握到了用户的痛点,才能让“智能”摆脱噱头的嫌疑,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汪博文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