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学区房”的忧伤逆流成河

  • 来源:武房网
  • 滕云星
  • 话题 学区房学位
  • 分享

最近频频被中考、高考的新闻字样刷屏,另一边是各种花样疯狂的毕业季,有人开始进入游戏比赛,学习游戏规则,有人已经退出游戏。

排除掉父母安排出国求学的,一般呆在国内的孩子,读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最后从大学毕业,然后有的选择继续深造,基本上前面25年的时光都被学校覆盖,不停地打排位赛,排等级,进击金字塔上层。

这场火从幼儿园开始蔓延。

图片1.png


幼儿园公立和私立的都有,公立的比较难进,手续和要求多一些,尤其是品牌幼儿园,入园难度更大。不是有一句话是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大多数私立的就是如此。

有的家长选择幼儿园就图“事少距离近 ”,有的家长亲自去幼儿园检查饮食、教育环境,跑遍每一家幼儿园的都大有人在,同一个小区的妈妈们奶奶们还会聚在一起互相讨论,简直比看房、挑房、买房还要繁锁。

前段时间,小编有一个同事,她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发生了学生集体腹泻事件,惊动了家长们。有的开始闹着退学退学费,要重新选幼儿园,有的希望幼儿园给一个合理解释,督促幼儿园再犯亡羊补牢的错误。   

同事在上海有个年纪相仿的朋友,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也是头疼不已。

上海的朋友前段时间收到了“幼儿园录取通知书”,是不是觉得非常诡异:幼儿园居然还有录取通知书,是要参加正儿八经的闯关考试还是比赛十八班才艺???那家幼儿园除了审查小朋友的资质以外,家长都还得参加面试,甚至有的幼儿园会要求家长其中一方必须是停业在家带孩子,不能双职工,因为幼儿园这方认为还得保证小孩子家庭教育的质量。

谈及前段时间武汉刚刚颁布的教育划片政策,小编觉得特别魔幻现实主义。我们买车、买房,全部靠摇号抽签,读书也是靠随机划片决定你在哪个学校读书,敢情,我们的人生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全部都是随机出来的。

小编原先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买彩票、参与赌球的人那么多,江汉路步行街那里的刮刮乐小摊子总是挤满了人,这下子明白了,我们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对摇号抽签莫名执着的国家,大家就是在拼概率啊,烧香拜佛的只不过是心理安慰,不知道研究统计学的专业人士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和心得。

说完幼儿园,再来看看中考和高考每一年都会发生的特别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万年老梗,迟到一分钟被警察拦在门外,家长学生下跪求情、蹲门口嚎啕大哭之类的新闻。

如果你决定参与一场游戏,没有开外挂的神技,那么你就得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不然淘汰出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且,虽然游戏结果的输赢可能自己无法预见,但是你起码可以尽量不让自己白白送人头。尽管听起来会非常残酷,但这就是社会的规则。

我们的教育都是片状的,各自画圈,圆圈奇形怪状。“教育划片”政策也能够体现政府目前打击“炒作学区房”现象下的一番苦心,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可是仍然无法消解“学区房”的热度。特别是那些花了高昂的成本就为了一个名校学位的家庭,却因为今年幼升小的教育政策被生生地挡在了名校门口,竹篮打水一场空!

中国的家长估计是全世界最看重教育的家长,面对名校的光环,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积累的财富换一套距离名校特别近的房子,争取被划入名校就读范围,然后就是各种托关系再上一道保险,为什么会这么想尽办法?因为,小升初、初升高的对口名额是有限的,都是按照成绩分数排名,然后择优录取,所谓的“对口”只不过是你有就读的可能,美其名曰“摇号”,而家长们除了孩子成绩之外,得延长这种可能性。论坛上关于武汉市沈阳路小学和长春街小学都是对口武汉二中的,但是哪一所学校就读的人数更多……这种问题数不胜数。

还没看过今年具体划片政策的,请仔细研读。今年严格执行“房户”双对口政策。 

“房户”双对口是指:房子和户籍一致原则,户籍和住房不一致的,不作为对口入学依据。空户(有户口无房子)、搭户(适龄儿童户口挂靠在非直系亲属家,且房屋所有权人为非直系亲属的)和假户,都不能作为就近登记入学的依据。户籍和住房不一致的,不作为对口入学依据,以户籍为主要依据,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

有人说,我有钱,再买不就行了,但是名校附近有没有新房子卖,二手房的学籍是否被占用,到了适龄入学年纪的小孩是否等得起房子……这又是一个个神坑,不信,你看:

图片2.png


大光谷出了名的人多,你家一胎挤得进去吗?有了二胎该怎么办?

学区房”的忧伤逆流成河。

责任编辑:黄意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