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红色引擎”助推黄陂教育可持续发展

  • 来源:长江日报
  • 话题 红色引擎发展
  • 分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黄陂作为武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态最优的新城区,随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盘龙、汉口北等南部地区人口数激增,教育资源配套一度跟不上人口发展的速度。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黄陂区近五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狠抓教学质量,今年全区全面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后,更是有效解决了诸多阻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黄陂部分地区尤其是盘龙、汉口北等南部地区人口数量激增,学位需求数大大超过预期。前川地区一些学校甚至出现超级大校和超级大班的情况,公立幼儿园学位数不足情况也随之出现。

    为了缓解入学难问题,缩小城乡间、县域内学校间的差距,黄陂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黄陂区委区政府累计投入190452万元,用于全区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建设及设备购置。其中,投入93528万元新改扩建中小学54所(其中新建12所),建筑面积达303980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学位26820个;投入19672万元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投入53787万元用于对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的提档升级和信息化设备的购置;投入12101万元建设中小学运动场地;投入11364万元用于学前教育新改扩建校舍和设备购置,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515个。

    今年以来,黄陂区整区推进“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生态新城”为主题,注重在教育系统深化党建对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全区现有公办学校161所(含幼儿园),共有党组织142个,其中党委3个、总支24个,在职党员2951名(女党员926名);区教育局党委直属党组织24个,其中党委2个、总支6个,在职党员1063名。结合区情,黄陂区围绕统筹实施“八个红色”党建举措,抓重点攻难点、做示范出亮点,实现基层组织体系全面覆盖、党员队伍建设全面过硬、党建功能作用全面发挥、推动发展能力全面增强的目标,着力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有效德育工程、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全面实施“双向选择、逐级聘任”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教师岗位晋升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行学区制改革,逐步实现黄陂区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培育“红色头雁”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黄陂区教育系统大力培育“红色头雁”,形成党组织抓党员教师,党员教师积极带头做提升教育质量先锋的良好局面。坚持开展中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全区教师人人上优课、学科门门晒优课,分阶段上课研课,不断探索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目前,全区获评部级优课15节、省级优课89节、市级优课362节。

    培养优秀班主任典型,充分发挥“功勋”班主任工作室以及市、区级优秀班主任的作用,开展“结对子、传帮带”等活动。黄陂区公办学校(含幼儿园),35岁以下青年教师1612人,其中党员310人,这是黄陂教育发展的后备力量。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能担负教育重任,该区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等方式为青年教师选配“导师”120人,确定发展目标,搭建活动平台,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优越条件。同时,将优秀的青年教师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养,这些青年教师逐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

    深入推进“教育云”试点工程。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融合新模式,组织智慧课堂、同步课堂、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和探究性学习应用实践,助推基础教育创新转型。横店街“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的探索案例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场会”上在交流展示,得到广泛肯定。

    坚持“双培”计划,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黄陂区前川一小把党员培养成为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党员的“双培”计划,在全区教育系统红色引擎工程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该校党支部在红色引擎工程推进过程中,结合平时工作实际,及时寻找和发现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中的好苗子,由支部书记牵头,组织全体支部委员以“结对子”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完善培养“红色头雁”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

    通过“双培”计划的实施,建强了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提高了干部教师的整体素质。该校将3名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而36名党员教师中,则涌现出以省特级教师邓格枝为代表的省、市、区级骨干教师22人,5名骨干教师通过公开竞聘走上学校领导岗位。

    激活“红色细胞” 校门口设对外服务岗

    以前是家长进学校找老师,现在是老师在校门口等家长。今年上半年来,黄陂区前川一小的家长们享受到不必进校门就能找老师咨询的待遇。为了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该校在大门口设立了党员对外服务岗,宣传教育政策,传播教育信息,解答教育难题,征求家长意见,倾听家长心声,为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咨询服务。

    该校党支部还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在近期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谈心交心等活动,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意见十余条。学校筹集资金三万余元,改善教师办公室环境,添置窗帘,关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尤其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和教师。重症教师甘建国家庭贫困,生活清苦,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该校党支部组织师生捐款,送钱和物质到甘老师家,让甘老师有生活信心,与病魔作斗。

    该区教育系统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三进三服务”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进学校,服务学校发展;学校党员干部进课堂,服务教学改革;党员教师进家庭,服务学生成长,实践“强化服务功能、促进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机关干部挂职一所学校,定期到校指导。

    据统计,全区教育系统机关干部进学校,有记录的下基层达100余次;学校干部进课堂听课近3000节;各校积极组织家长会,面对面与家长深入沟通,教师家访7000余人次;以青年教师为主题认领“微心愿”200余个,并做到件件有回音。

    开展关爱服务 帮扶3000留守儿童

    黄陂区中小学约有留守儿童3000多人。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有的孩子长期缺乏关爱,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困难。近年来,全区各学校持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这些留守孩子感受到一份温暖与爱。

    为了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今年上半年,蔡店中学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留守儿童活动。如开展文明餐桌与文明寝室评选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自己整理床铺、自己学洗衣服、自己清洗碗筷,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学会生活自理,培养其自立的能力。此外,根据国家政策对留守儿童如实发放生活补助费或困难救济款。采取党员干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真实地感受到温暖。

    2016年7月,前川一小党员教师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当月,该志愿服务队一行12人利用暑期分别来到黄陂研子社区、草原新村为留守儿童辅导暑期作业,并给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今年7月19日,志愿服务队一行7人到油岗社区为该社区的留守儿童送去关怀。正在放暑假的大学生焦阳也参与其中,她热情地与两个六年级女生谈理想、话读书,给她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党员教师所做的点点滴滴,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居民的好评,得到学生的点赞。

    深耕“红色文化” 探索德育教育新思路

    黄陂区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该区深耕“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教育,以校园、课堂、校园网、道德讲堂、党员职工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德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王家河小学地处红色苏区王家河街,这里是1939年7月19日日寇一次屠杀480名村民的“石丘”惨案发生地,从这里走出了黄麻起义副总指挥吴光浩烈士等。学校充分利用这些鲜活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着力建设好校园内“红色基地”,做实革命传统教育品牌,在红色文化引领下,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特色办学结合,与素质教育推进结合,2009年学校被市人民政府授予首批“小学素质教育特色校”。

    蔡店街蔡店中学编撰了以抗战第一村(姚家山)、黄麻起义以及黄陂籍将军等方面的诗词、歌谣为主的校本教材《延安精神哺育我们》,并正式纳入综合实践课。铸建彰显校园文化核心的各类主体标识,如文化长廊铸建有遵义会议、井冈山、延安圣地宝塔山沿河水、木兰烽火与姚家山新五师旧址组成的一组浮雕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彰显红色文化。

    前川二小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走进爱国教育基地”、“走进革命教育基地”等系列寻访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历史纪念日和假期开展主题活动、参观活动,加深师生爱国奉献、理想信念、责任奋斗的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立志报国奉献。在该校一系列红色文化活动中,学校以“根植红色文化沃土,传承二程文化精神”为德育目标,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吸取“二程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探索一条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学校工作的路子。

    今年,在继续推进教师读书、测试活动基础上,在全区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印制《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传播红色文化·欢度金色年华’暑期读书活动的通知》,由区教育局购买《我的中国梦——复兴强国,从我做起》等两本书籍,免费发给学生循环使用。

    黄陂“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经验在全市推广

    今年以来,黄陂区因势利导强力推进教育相关改革,顺应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双向选择逐级聘任”。获得市教育工委高度评价,并向全市推广黄陂经验。

    黄陂区积极做好基础数据调研,争取市区支持,适应现实状况,调整中小学及直属单位岗位设置办法,并在岗位设置上实行总量控制,人在岗在,岗随人走。对超编学校岗位设置从严,倾斜缺编学校。顺应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双向选择逐级聘任”,以教师聘任制为突破口,建立教师能进能出制度。完善教师聘任方案,加大教师聘任力度。探索无校籍聘任,原校落聘教师可纳入无校籍聘任,最后落聘教师给予一年的学习培训时间,方可参加下轮聘任。

    同时,黄陂参与市级改革项目“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完善学区划片制度”,按照委托管理、学校联盟、小班化共同体等形式,推行学区制管理改革工作,以街乡场为区域,建立16个小学学区,全区小学100%进入学区管理,实现教育均衡。


责任编辑:黄意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