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歌曲《武汉武汉我爱你》压轴演出

  • 来源:长江日报
  • 叶飞艳
  • 话题
  • 分享

到“知音号”看剧,已成为不少外地游客来武汉的经典玩法。    

长江日报记者贾代腾飞 摄

10月14日,武汉文旅名片《知音号》迎来第1000场演出。这部文化大剧自公演以来,一直维持高热度、高人气和高口碑,创下了“一票难求”的文旅奇迹。在迎来第1000场演出之际,《知音号》也完成了提档升级,108名演员齐修“内功”,将生活感悟融入表演,以更直接的形式打动观众。

《知音号》迎第1000场演出,序幕新增扁担郎、搬运工角色

自2017年5月20日公演以来,《知音号》综合接待游客65万人次,演出1000场热度不减。《知音号》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知音号》本身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定位,以及主创、技术保障团队的共同努力。前不久,《知音号》还从演员调度、表演片段、演员情绪和动作梳理、表演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提档升级,让场景表达更加生动鲜活。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序幕演出也进行了调整升级,除了大家熟悉的角色之外,还新增了扁担郎、搬运工等角色,通过各阶层人群的展示,让序幕表演更加立体丰满。

据悉,演出细节的调整是此次提档升级的重点,在舞池、酒吧和二层区域,导演组对部分演员的走位重新进行了调整,凸显表演片段,细化了情绪表达,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以提升观众的代入感及时代所赋予的年代特征。提档升级后的《知音号》,也给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甲板风情。乐队部分将最后一首歌曲调整为《武汉武汉我爱你》,为这座英雄的城市而自豪。

108名演员齐修“内功”,确保演出精益求精

除了对演出细节的调整提升之外,《知音号》108位演员齐修“内功”,将真实的感受融入表演。

演员蔡思博在《知音号》中饰演留学海外的画家沈鸣山。“疫情期间,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多了,我能感觉到父亲一直以来为我考虑很多。就像剧中沈鸣山的父亲一样,儿子执意出国学画画,虽然让他很生气,但还是会关心他,给他塞钱,嘱咐他在外少用感情、多用理智。”蔡思博说,疫情之后重回“知音号”,每次演出时都非常有感触,甚至会落泪。

据了解,《知音号》导演团队每隔4个月都会对正剧进行一次调整升级,平时还会由知音号艺术团执行导演组对演出细节、管理和服务体系不间断进行升级。

演出1000场热度不减,不乏老粉丝反复“刷剧”

《知音号》由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联合著名导演樊跃等共同制作,自公演以来已成为长江上的一颗明珠,赢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在抖音、朋友圈用照片、视频记录足迹,“知音号”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除了抢票的新观众,也不乏老粉丝前来反复刷剧。有人买票看了四五遍,最多的看了15遍。海外粉丝也都陆续组团前来观看,纷纷在社交网站上盛赞《知音号》。

“在文旅融合的历史机遇下,‘知音号’将持续创新求变。我们将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品牌空间,为武汉文旅项目提供新的运营模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武汉深厚的文化底蕴。”《知音号》运营方武汉朝宗文旅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康海钧说:“希望在2000场、3000场乃至更多场演出时,大家看到的《知音号》更精彩、更打动人心。”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江朝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