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亮起来推出“升级版” 暗夜也要设“保护区”

  • 来源:长江日报
  • 话题 光照强度灯光秀
  • 分享

武汉长江灯光秀分为基础、节日、表演、深夜四种模式,平日大部分时段是基础模式,视觉上很静态,很雅致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我市将更加科学设置光照强度和色彩,改造城市重点道路功能性照明设施,突显城市轮廓、构建骨架照明、打造重点片区特色暗夜光环境,实现分区合理、光暗平衡。市政府提出,要按照“宜亮则亮、宜暗则暗”的原则,在一些片区划设“暗夜保护区”,促进人、城市、自然和谐相融。

值此市“两会”召开之际,部分代表委员和市民对这一提法高度认同,他们说,建设“三化”大武汉,提升城市照明效果,同时选择一些片区打造“有特色的暗夜”,都是很好的做法,值得大力推进。

“我期待牵着孩子的手,一起在城里看星星”

“武汉有大量的绿水青山自然风光,也有绚丽的夜景,比如两江四岸‘灯光秀’,沿江的步行街和即将打造的滨江商务区,可以科学分区域设置光照。”市人大代表、武昌区古城保护发展中心主任沈小玲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部分代表委员建议,未来武汉可以在商业区与生活区进行“立面”划分,让老百姓跨过一条街,便能回到“返璞归真”的环境。比如,在一些居民相对集中的生活区划定“暗夜保护区”,将灯光调暗,给予市民理想的休息场所。

“创造舒适和谐的夜间光环境,非常重要。”武汉旅发投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武汉夜景照明设计的照度、亮度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长江灯光秀分为基础、节日、表演、深夜四种模式,平日大部分时段会是基础模式,视觉上很静态,很雅致。“要是未来能在一些重点片区打造出专门的暗夜保护区,那当然更好,武汉的现代化、生态化大城形象,会更完美”。

沈小玲表示,武汉的亮化做得相当不错了,她们期待武汉能像国内外一些城市那样,进一步打造“暗夜保护区”,“我期待某一天,能牵着孩子的手,在城市里和孩子一起看星星”。

“亮美”与“暗夜”兼得,现代大城的更高需求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目前国内有些城市已经在建设“暗夜保护区”。这个“新事物”,是一种按照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在保证基础照明的前提下,让城市部分天空暗一点的做法,有望满足现代化城市更丰富、更多元、更高质量的需求。

国内规划“暗夜保护区”城市,目前有杭州、成都和南京,“让都市与生态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以杭州为例,在动植物具有多样性的地区,比如西湖西部群山地区,无条件禁止亮灯。2019年5月,《杭州市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中首次明确,以自然山区为主的风景区,人比较少、生态较好的地区等为“暗夜保护区”范围。

市政协委员、武汉尚格会展公司董事长张珺表示,武汉的两江四岸夜色,光是去年国庆假期就迎来了2000多万游客,现在武汉提出在一些重点片区打造特色暗夜环境,“这是要把亮美与暗夜兼顾,这个动议真正体现了城市发展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本目的还是民生福祉”。

比较不同城市的不同做法,有的“暗夜保护”是完全“留黑”;有的并非不亮灯,而是设置功能性照明路灯,不允许设置景观照明灯;还有的是使用截光型灯具,严格约束出光,杜绝四处发散等。一些“严禁不亮”的区域通常规划在山体、湖泊、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保护区。市人大代表、江岸区湖北瑞通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斌认为,这些做法武汉都可以借鉴,“一座现代大城的活力,往往需要暗与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宜亮则亮、宜暗则暗”,分区合理、光暗平衡

暗夜环境到底如何打造,按照什么原则实施推进?2019年11月30日,武汉市召开了一个城建重大项目工作专题会,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安排部署。

这个会议,研究了武汉的夜景亮化和道路功能照明提升工作,强调指出,要坚持细致、精致、极致、卓越标准,巩固军运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成果,优化城市夜景亮化和道路功能照明规划。要按照“宜亮则亮、宜暗则暗”的原则,根据城市山体、湖泊、森林、商圈、街区等不同特点,科学设置光照强度和色彩,划设“暗夜保护区”,实现分区合理、光暗平衡,促进人、城市、自然和谐相融。要对照时间节点,把握时序进度,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部分代表委员表示,武汉市打造特色暗夜环境的动议很及时,发展思路和方向很清晰,“下一步,关键看怎么具体规划和建设落实”。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雷衎 苏金妮 黄征 谭在龙



他山之石

南京

分级划定“暗夜保护区” 

2019年12月底,南京市城管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公众意见征询)》

构建以水域、农林用地、其他非建设用地、郊野绿地为主的暗夜保护区。以南京山、水、城、林中的自然山、生态林地作为夜景本底,体现自然、人、城市的和谐共生。

生态山体核心保护区设为“暗夜保护核心”,严格禁止人工照明;农业用地、湿地为“一般暗夜保护区”,控制灯具选型,形成自然光为主、村落照明点缀的夜景。

成都

不同季节设定不同熄灯时段 

2019年9月,成都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17—2025)》(以下简称《规划》)。

亮灯分时控制,提出“节假日、平时、深夜”三种模式,各功能区依据季节不同设定不同的熄灯时段。

保留必要的功能性照明和静态色彩淡雅的景观照明,不得使用高亮度、高功率的照明设施,不得使用炫目刺眼、动态变化的灯光装置。对重点地区不同区域制定相宜的开闭灯时间,进行分类分级重点控。

杭州

9类区域设置“黑天空”区域

2019年5月,杭州市新一轮照明规划——《杭州市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修编)》通过政府批复,首次明确“黑天空”保护区范围。

在自然山区为主的风景区,人比较少,自然生态比较好的地区,特别是动植物具有多样性的地区,必须无条件禁止亮灯。

在9类区域设置“黑天空”区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除西溪雕塑园、西溪天堂)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良渚遗址保护区,森林公园核心区,滞洪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大于30%的陡坡地、地质灾害防治区,山体保护核心区。

新西兰特卡波镇

午夜之后关闭景观灯

特卡波小镇位于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东麓,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黑天空保护区”。

小镇实施“星空保护计划”,所有的路灯都由特殊材料制成,45度角斜向地面,只有正常亮度的1/3。除观光中心地带,所有纪念碑或建筑物外表的照明都严加控制,减弱眩光和夜空辉光,并且在午夜之后关闭景观灯和广告灯。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整理)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