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秋冬疫情重来尚无强力科学依据

  • 来源:长江日报
  • 刘林德 姚旭
  • 话题
  • 分享

    陈孝平院士(中)、欧阳康教授(左)走进长江日报直播间参加访谈。

    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院长访谈

    开栏的话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经历的又一次重大斗争。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为什么能?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党中央提出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这是反思疫情后的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也是我们在制度上止于至善的追求。武汉如何打造公共卫生样板城市?

    讲述抗疫故事,阐释抗疫精神,建言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砥砺未来发展,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战士”应该有深刻的体悟。面对疫情遭遇战,武汉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迎难而上,打满全场,理应向他们致以最高敬意。为此,长江日报策划大型系列报道“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院长访谈”,今起,将以视频和文字形式,在长江日报全媒体平台及全网推送,请关注长江日报APP、长江网、武汉晚报微信公众号观看全部访谈视频。

    访谈嘉宾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医学会会长 陈孝平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 欧阳康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尚无强有力的科学依据,目前整体来看,病毒的致病性呈现减弱趋势,人们不必过度恐慌。同时,仍要保持足够警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和经济社会发展。

    在参加长江日报“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院长访谈”首期特别篇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和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共同表达了上述观点。

    抗疫期间,陈孝平院士多次参与新冠肺炎疑难病例会诊,组织4支小分队进行重症危重症病人救治,承接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多项调研课题,对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卓有成效的建议;欧阳康教授作为湖北省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带领团队先后向有关方面提交了117份建议案。疫情期间,包括医院院长、援汉医疗队队长在内的许多一线战疫人员,都是他们的学生。

    ■ 理解“生命至上”

    充分体现中国对人权的重视

    疫情发生后,中国暂停社会和经济运行,果断采取一系列科学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阻断了病毒传播。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病人。

    陈孝平从人权角度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说,人权包括生命权和发展权,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病不治,或者选择性治疗,生命安全和健康得不到保障,就谈不上人权,谈不上美好生活。面对重大流行病,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从刚出生的孩子到百岁老人,无论贫富,应治尽治,费用国家承担,这是中国重视人权的充分体现。

    欧阳康认为,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非常正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全部问题的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格外坚强有力的重要原因。应对此次疫情,相比有些国家,我国的制度优势得到鲜明的凸显,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党政军民学全部力量集中到抗疫前线,而一个国家制度的力量,最根本的就是动员其人民的能力。

    ■ 谈抗疫精神

    增强了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如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去看待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欧阳康认为,强大的精神向心力是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有反思精神,一方面是将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统筹考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体系建设;一方面要有后疫情时代的精神自觉和文明形态构建,比如充分认识自然世界的复杂性、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养成更加健康的生产生活及交往方式。

    1月底,看到解放军医疗队抵汉画面,陈孝平便时常引用一句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他说,面对如此重大的流行病,全国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积极响应,匹夫有责,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很有点当年对抗外来侵略的样子。更令他欣慰的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展现出的家国担当和人民情怀,成为抗疫主力军。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国家就能战胜一切困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更强。

    ■ 建言武汉公共卫生安全

    还应再打造两个样板     

    两位嘉宾认为,作为抗疫主战场,英雄的武汉和英雄的武汉人民为疫情阻击作出了巨大贡献,接下来在落实中央精神,织牢织密公共卫生安全网上,也应该作出表率。

    陈孝平认为,新冠肺炎发病早期,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对重大流行传染病认识不够,而防控人员对治疗不够了解,是应该反思的一个短板。下一步需要建立防治结合的机制,加快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加快对医务人员公共卫生知识培训,更要在社区布开防控网,推行分级诊疗,让更多病人不出社区就能得到救治,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能够及时控制。

    科技能力建设,是陈孝平关注的另一个重点。他认为,P3实验室,有的发达国家有1000多个,我国相比远远不够,武汉拥有P3、P4实验室,应加强对于容易引起传染病的致病源尤其是病毒的研究,防患于未然,另外在开发新药、新疫苗上,也可以作出更大贡献,从而建立应对重大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长效防御机制。

    欧阳康认为,武汉战疫,已经树立了“关闭离汉通道”、千万人口大排查和全民核酸检测三大样板,非常了不起。接下来,我们还应该有信心再打造两个样板:一是强大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样板,二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样板,经济要率先快速、高质量发展起来。

    ■ 展望秋冬季防控

    第二波疫情重来并无强力科学依据

    “重大流行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新冠病毒秋冬季易发,是从医学角度观察、思考的一种预警性判断。”

    对于人们担心的秋冬季疫情是否卷土重来的问题,陈孝平分析,历来重大流行传染病,持续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很少。病毒随着与人的接触,会相互适应。从武汉疫情后期和其他地方的情况来看,重症病人越来越少。还有一个证据,就是武汉对300名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进行培养,没有培养出一例活病毒。说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呈现致病率逐步减弱的趋势。减弱到最低,可能会与人共存,但相安无事不再发病。因此,秋冬季是否再发,尚无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支撑,客观上大家不应放松警惕,但没必要恐慌。

    欧阳康认为,我们当然要做好防控准备,但也不能因为过度恐慌,让复工复产复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放缓或停滞。

    (长江日报记者刘林德 姚旭)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