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睡眠医学中心教你“睡好觉”

  • 来源:长江日报
  • 王春岚 祁燕
  • 话题
  • 分享

身价不菲的“贝多芬心身睡眠治疗床”。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祁燕 摄


经过两年酝酿,今年11月初,协和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推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睡眠医学中心。该中心总面积约680平方米,可为有睡眠问题的市民进行24小时睡眠监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改善睡眠状况。

睡眠医学中心怎样解决睡眠问题?有什么高科技装备?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到睡眠医学中心进行实地探访。

现状:女性患者占三分之二

“每天睡觉鼾声如雷,有时会呼吸暂停。前几天突然睡了一天一夜,喊不醒,真怕出事。”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江汉区的王先生到睡眠医学中心住了一晚,接受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有严重的呼吸紊乱,当晚呼吸暂停200多次,最长暂停时间为2分钟。

王先生今年刚过50岁,个头不到1.7米、体重已近80公斤,有高血压以及轻度脑梗。经过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耳鼻喉科会诊后判断,王先生是典型的鼾症引发睡眠障碍,建议戴呼吸机睡觉,同时接受疏通血管、改善循环的综合性治疗。

45岁的李女士则是严重失眠而来睡眠医学中心求助。她告诉医生,白天忙工作,下班回家常和青春期的孩子闹矛盾,导致每晚睡不着觉,睡着后最多只能睡3小时,白天头昏脑涨、精神不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排除器质性睡眠障碍后,医生为李女士布置了特殊的作业:注册睡眠中心的小程序,每天按要求完成睡眠任务并打卡,同时接受心理治疗。目前,李女士可以不用药,夜间有4小时以上的深度睡眠,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该中心负责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朱春丽介绍,正式运行半个多月来,接诊了数十位患者,其中女性占2/3。年轻人大多是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中老年患者大多是因基础疾病引发睡眠障碍。

探访:会按摩的睡眠治疗床

如果不看指示牌,睡眠医学中心有点像宾馆:候诊区放着绿植,浅黄色地面、马卡龙色的等候椅,护士站指示牌是粉红色的,整体风格“小清新”。房间也按宾馆配置,有豪华大床、单人沙发,还有淋浴间和卫生间。

“尽量打造居家睡眠环境,避免患者对医院和陌生环境产生紧张和焦虑,让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检测睡眠情况、采集数据、接受治疗。”朱春丽说。

与宾馆不同的是,睡眠医学中心有很多高科技装备。朱春丽介绍,正常人类大脑处于觉醒和睡眠的交替状态,这些生理反应与大脑神经活动有关。仪器可将睡眠状况直接量化为各种数值,供医生分析、制定治疗方案。

怎样判断市民遭遇的睡眠问题?可在睡眠中心住一夜。睡前将电极片贴在身上,多导睡眠监测仪器可监测夜间连续的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图、心电图、心率等指标,判断患者有没有呼吸暂停、暂停的次数和时间等。

睡眠问题严重的市民,需要接受物理治疗,通过刺激大脑相关区域,改善脑神经状态。比如“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仪”,既能监测神经活动、又能提供对应的训练。记者体验时,将监测装备戴在头上,按仪器提示握紧拳头、放松,机器会自动采集和分析肌电、脑电指标,供医生参考制定训练方案;再按视频,根据提示进行放松训练。

“身价”最高也最舒适的则是造价30多万元的“贝多芬心身睡眠治疗床”,能播放音乐,床垫能提供身体按摩,床垫里的线圈还能通过磁场电生理作用,帮助协调大脑神经活动。除了这些摸得着的“硬件”,睡眠医学中心还有专业的计算机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和小程序,可提供各种训练计划,患者可在手机上“打卡”,报告自己的睡眠时间和状况,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年轻人睡不着、睡不好,大部分是因为睡眠卫生习惯不良,比如睡前玩手机、追剧,或是压力大、很难纾解。从某个方面看,睡眠中心的这些仪器和治疗模式,其实就是帮助放松、培养睡眠习惯,让大家‘学’睡觉。”朱春丽说。

链接

一周失眠3次就要当心

失眠、鼾症、多梦等睡眠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的巨大困扰。据前不久央视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

医学上对失眠的症状有严格界定: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达到2次以上)、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可以以这些指标为参考,如果出现失眠症状,一周达到3次、持续一个月无法改善,就要考虑是否寻求医生帮助。”朱春丽说,长期失眠会影响人的精神状况和内分泌状况,甚至成为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诱因之一。

有些市民认为,睡不着觉可以吃些安眠药或褪黑素来调整,这其实是误区。朱春丽分析,出现睡眠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有些因疾病引起,有些与心理压力有关,仅靠用药调整会留下诸多隐患,现在专家更推崇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起来的综合治疗。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祁燕 通讯员邱琼 姚祖东 张赫琳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