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武汉生物药专利申请量仅一家企业进前十

  • 来源:长江日报
  • 刘睿彻
  • 话题
  • 分享

 20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生物药专利申请活跃,但生物药专利的申请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唱主角”,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单位中仅一家企业。    

    ■ 武汉生物药高校创新实力强    

    药品产业按产品类型可分为化学药、生物药、中药。

    最近,由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紫藤知识产权管理(武汉)有限公司联合做出报告,对近5年武汉在三大医药品种上的专利进行分析。

    武汉地区医药相关专利申请当中,生物药占比最大,超过50%,中医药占比最小,表明在武汉医药产业中,生物医药占优势地位,其创新热度远超过化学药和中医药。

    生物药专利申请量前十中,仅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企业,排在第九位。前八位均为高校及研究所,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汉大学、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第十位为协和医院。

    化学药专利申请量前十中,依然是高校“唱主角”,有3家企业进入排名,分别为人福医药、中美华世通、朗来科技。

    而武汉发明专利申请,总体上已由高校承担大户转向企业担纲主力。2009年以前,武汉发明专利申请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2013年后,企业开始反超高校。2016年,武汉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市总量51.6%。

    特别是“光芯屏端网”企业专利申请表现抢眼。2019年,专利申请量前3名被企业包揽,分别是华星光电、华星半导体、铁四院,说明在光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支撑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加大投入。    

    ■ 健康医疗成我国创新发展短板   

    从国内看,生物医药专利申请主体主要来自高校。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马一德,对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国内外主要申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

    国内生物药专利申请主体前十全部是高校科研院所,如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而外国在华专利申请主体前十则是跨国药企。

    不过在化学药领域,国内医药专利申请主体前十全部是大型药企,如东阳光药业、正大天晴等;外国在华医药专利申请主体仍是跨国药企。

    从化学药到生物药,中国药企还有一段路要走。马一德表示,化学药多为仿制药,生物药多为创新药,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在仿制药上下功夫。我国正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不同产业之间,创新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集中于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健康医疗产业进入门槛高,产品研发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一直是我国创新发展的短板和痛点。

    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专家建议,武汉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多,但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专利数量仍显不足,应充分借助各级各类产业发展政策和企业孵化措施,加强生物领域企业扶持力度,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布局。

    ■ 高端医疗设备专利武汉企业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武汉地区申请人发生70余地专利转移,其中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专利权转移达20余件,这表明武汉有科技专利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在医疗器械领域,武汉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

    据悉,武汉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体外诊断试剂。近5年,有关体外诊断试剂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湖北一半以上的申请量来自武汉。

    明德生物、生之源生物、武汉友芝友、海吉力等企业都在体外诊断试剂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研发能力。特别是体外诊断试剂的测试和分析材料,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技术集中度高,属于武汉优势领域。

    高端医疗设备是另一个规模大、附加值高的细分市场。在武汉地区,高端医疗设备专利申请的代表性技术有内窥镜和医学影像。安翰科技、资联虹康、佑康科技都在内窥镜领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专利布局。武汉联影在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和综合诊疗系统等方面均有专利布局。

    马一德建议,武汉将医疗健康产业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的重点产业,增强财税、资金、政策扶植力度,进行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布局。同时,企业应成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要在全球竞争格局、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加大研发力度。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实习生谢睿丽 通讯员吴丹)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