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社区小店开业百余天没丢一件东西

  • 来源:长江日报
  • 刘晨玮 宋清宇
  • 话题
  • 分享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宋清宇 通讯员白宓

12月23日,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四小区的一间名为“社区空间站”的小店里,居民涂金燕前来打印资料,自助打印后她又扫描自助买单。而此时老板张笋发正外出去客人家中维修。

这家小店每天从上午8时开到深夜,张笋发外出工作,店门从不关,顾客使用了店内的打印机、梯子及各类工具后自行付费。开店100多天,店里的东西没少过一件,顾客常常多给钱,老板追出门退钱。

这样开店不怕亏?面对别人的疑问,张笋发说:“我放心得很。”街坊们则说:“我们不会让好人吃亏。”

■ 当志愿者让32岁桂林小伙发现“有意义的事”

2012年,来自广西的张笋发从武汉一所职业学院毕业后,选择在第二故乡武汉就业。他琢磨着,“要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他学习了家电清洗、维修等技能。两年前,他和朋友商量后选定人口密度大的常青花园社区,打算从事“社区服务”。

今年8月因疫情防控,小区曾实施过一段时间的封闭管理,张笋发自告奋勇当起志愿者,帮忙搬物资、发菜、免费维修。他注意到,在外出不便时,不少居民想借用打印机和工具,只能在住户群里询问,“如果把每个人家里不常用的物品在小区流转起来成为公用物品,既环保也省钱”。张笋发冒出了创建“互助根据地”的念头。

9月,他租下一间20平方米的铺面取名为“社区空间站”。为啥不取个和别家一样的店名?张笋发说,他的这个“空间”除了提供维修、售货服务,也为居民们提供共享物品服务,“希望给街坊们提供一个互相帮助的地方”。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空间”的书架上摆放着近百本可租的书籍,一面墙高的工具架上齐整地码着各类工具,还有一处货架放着居民们互换或买卖的闲置物品。

打印机和电脑是张笋发买的,他计算过,按照纸张和油墨定价折算,打印一张的成本总计1毛多,他便把定价设在每张2毛,“赚个本就可以了,也不图啥”。

开店后,常有业主打印一两张,直接放下1元钱就走。隔壁菜店老板李翠红总能看到张笋发追出店外,想把多余的钱还给居民,“大家都觉得定价低了,就想着多给点”。

■ 居民上门自助服务,东西却一件没少过

“我出门去修东西了!”开店之初,每次外出维修时,张笋发会让隔壁菜店的李翠红夫妇帮忙看店,还在空间站里装上摄像头。没想到,开店一个月后他发现,打印一沓500张的打印纸收入本应该是100元,但实际收回总能多出十几元钱,店里东西也一件没少过。

对于小区里7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张笋发都是免费帮忙维修,还常常自购零件、灯泡。如今,老人们遇上麻烦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笋发。

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书记白宓告诉记者,社区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张笋发主动帮助解决,也为社区工作分忧,下一步,他们希望号召更多志愿者加入服务工作。

依靠家电清洗维修,张笋发每月能收入三四千元,但铺面租金就要支出1800元,“相当于用收入养店面,但我觉得挺值得,帮助别人后,社区顾客也越来越多”。

租用工具一次只需1元,但不少居民借工具时直接放下5元、10元,几位居民还把闲置工具送给张笋发,“不能让好人吃亏”。

“把大家的需求匹配起来互相帮助。”张笋发希望,能把互助共享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小区,“让小区人照顾小区人。”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