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完善培养链条让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 来源:长江日报
  • 郝天娇 雷心蕊 吴
  • 话题
  • 分享

长江日报讯(记者郝天娇 雷心蕊 吴曈 通讯员王青玲)26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武汉理工大学、东湖高新区、市科技局、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交流发言。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共1823个,其中国家级143个、省级1020个、市级660个。以这些平台为载体,集聚了全市几乎全部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目前,全市国家省市三级111家孵化器、189家众创空间和55家星创天地成为创新创业的策源高地。该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把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技术孵化、成果转化交易、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引进、共性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一体的集成平台。

“武汉市将以创新地图为指引,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串联起人才、平台、资金、产业、园区等创新要素,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该负责人介绍,武汉市正以每年不低于100万平方米的规模布局建设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和创新楼宇,推动城市更新、产业转型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全市域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载体。

“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聚焦‘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基础材料、智能航运等武汉市重点产业需求,深化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孵化出‘理工光科’等高科技企业。”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说,该校积极参入并融入武汉发展,与多个区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武汉理工大学与湖北省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数占学校横向科技合作总项数的42.11%,科技成果在湖北省就地转化项数占总项数的43.37%。

当前,光谷正以第一资源引领东湖科学城建设,全力打造八方英才慕名自来、纷至沓来、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城”。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共集聚4名诺奖得主、70名中外院士、8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34名省级高层次人才、173名“武汉英才计划”人才和2905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人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与常住外籍人员数量近2万人。

去年7月,“东湖科学城招贤榜”重磅发布,企业“相马”、市场“赛马”、人才“出征”,在发展中培养造就人才。

依托湖北实验室、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光谷针对性开展人才支持策略,去年全年引进339名各类产业型人才。在人才梯队“后备军团”培育上,光谷全年引进295名优秀青年人才,蓄养人才活水,牵引成长之路。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说,华工科技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组建攻关团队、开展探索式研发,并在资金使用、申报奖项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马新强表示,通过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链条,在引进、入职、发展、成才等不同阶段给予有力支持,让青年科技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企业的前途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投入,投入的重点是人才。”马新强介绍,华工科技每年用于科技研发和人才的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

华工科技正大力推进实施“核心员工创新能力建设3年行动”和技能人才“拔节计划”、创新设计“英雄联盟”项目,打造技术创新人才内部社区,培育具有鲜明特质的企业文化和人才生态。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