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村民变居民 农区变景区

  • 来源:长江日报
  • 张奔设
  • 话题
  • 分享

近日,蔡崇海在大路村果园里查看葡萄长势。

长江日报记者张奔设 摄


宽阔的柏油马路,白墙灰瓦的小楼房,争奇斗艳的百亩荷塘,引来城里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前不久的一天傍晚,武汉市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村民蔡崇海和老伴胡象九来到村里荷塘边散步,他十分感慨地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这样的生活,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66岁的蔡崇海是土生土长的大路村人。提起以前的日子,他直摇头。他回忆,以前家里一年收入只有五六千元,主要靠十几亩薄田的收成和当教师的妻子工资,一家人只能基本维持温饱。

2007年,大路村的土地经过流转,村里建起了果园。葡萄、柑橘、橙子、奇异果……村里季季有水果,每到节假日就引来大量游客。蔡崇海负责管理果园一个月有1500多元薪酬,算上各项补贴和老伴的退休金,老两口一年能有近10万元收入。

“现在,村里道路宽阔,雨天不积水,晴天没有灰。”蔡崇海说,“以前,村里环境没法看,村民分散居住,养的鸡鸭乱窜,路上都是鸡鸭粪便,一到雨天与泥土混在一起,大家出门只能穿胶鞋。”

2009年起,村里启动迁村腾地,将原本分散的10个自然村的村民统一到怡山湾社区居住。“原来村民住在土砖房里,一到雨天,接水的大盆小盆就摆满屋子,上厕所都要到屋外的旱厕。”蔡崇海告诉记者,“搬到怡山湾社区后,村民都住上了楼房。”

2017年,蔡崇海一家也搬到了怡山湾社区,两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面积共有260平方米。平时,他和老伴带着小孙子住在这里。

搬进楼房后,村里的环境也变好了。以前,天一黑,大家就早早关门。现在,村里安装了路灯,村民晚上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上跳广场舞,到村里的荷塘边散步。还有不少外地人晚上开车到村里来欣赏荷塘月色。

蔡崇海的小儿子和小儿媳在宜昌工作,把小孩交给了老两口。“5年前,村里没有幼儿园,最近的幼儿园距离村里有近2公里。现在,村里就有幼儿园,我的老伴每天接送小孙子只需要几分钟。附近还有小学和中学,很方便。”蔡崇海说,“武嘉高速公路通车后,法泗收费站距离我们村只有2公里。以后,在武汉工作的大儿子回家更方便,来村里的游客也会更多。”

“村卫生室医生每季度对我们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随访一次,并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蔡崇海说,“我们在村里过上了城里的生活。”

现在,蔡崇海忙着打理果园。“听说村里这个月就要举办荷花节,我要把果园收拾好,让更多市民来看看我们的新农村。”

长江日报记者张奔设 通讯员王玉雪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