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log

武汉“反弹力”

  • 来源:长江日报
  • 马振华 蔡木子
  • 话题
  • 分享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组装汽车。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不是看其登上山峰的高度,而是看其跌入谷底后再次反弹的高度。”企业家王石曾这样评价一个人。 

武汉,无疑是这样的一座城。 

10月27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增幅-40.5%,二季度单季打平,三季度当季强势转正。武汉前三季度GDP重回中国城市前十强。

■ 主要经济指标转正 

一根弹簧容易被压弯,成百上千根弹簧反弹力惊人

9月26日夜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去海南“借道”武汉,画了油画,逛了夜市,泡了酒吧。他说,“武汉不仅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标杆,更应当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榜样”。

10月24日上午,56岁的江西游客李蓉在花博汇景区翩翩起舞。她说:“没想到武汉这么美,完全走出了疫情阴影。” 上个周末,超过38400名外地游客在汉游玩。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投资总量创去年下半年以来五个季度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正增长。这在半年以前无法想象。

“二、三月份,城市和企业几乎停摆,终端销售大幅下滑。”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说,3月,公司第一批复工复产,仅用26天实现满荷生产。

记者在东风本田流水线上看到,平均每51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产能利用率接近110%,今年产销量有望超越去年。放眼全球,超百家汽车工厂还在停工停产。

从停摆到反弹,这个湖北武汉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半年时间划出了“V”字形曲线。这也正是前三季度武汉经济运行的缩影。

“韧者犹如狂风中弯而不折的大树,能迅速反弹回来。”畅销书《反弹力:韧者的10大法则》中写道。

一根弹簧容易被压弯,成百上千根弹簧所释放的反弹力却是惊人的。受到压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强。如今,“弹簧效应”正在武汉显现。

■ 压得越狠,弹得越高 

“搏杀”“冲刺”“决战”写在武汉大地上 

一座城市的“反弹力”来自哪里?

金秋的武汉,为了拼订单,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销售新人华娟,将婆婆和1岁的孩子带到分公司所在地同住。白天跑工地、跑项目,晚上忙完工作再照顾孩子。前3个月,她独立完成了300多万元的订单。

压得越狠,弹得越高。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性格本就“不服周”的武汉人,更有了冲劲、拼劲和韧劲。

10月27日,武汉16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907.6亿元。半年前的4月,武汉集中开工1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865.7亿元。

迈瑞医疗武汉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这个投资45亿元的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不到20个工作日,比原计划早了4个月。“武汉速度”让这家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感到惊叹。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重启时,武汉制定了“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的“作战路线图”。   

做“有为”的政府,武汉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发动了万名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 

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说,重启生产最困难的是上游原料库存告急。 

“市经信局干部来调研时,我直接掏出了上游供应商名单,请求协调配套企业复工。”他回忆,一周内,25家供应商全部复工,产业链动了起来。

从200亿元到400亿元,再增加到600亿元、1000亿元,武汉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专项资金不断扩容,为这些经济“微单元”提供了1年期无息贷款。

手握3000多万元订单,现金流一度短缺的武汉全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200万元专项贷款,企业又“活”了。

经历过寒冬,更会迸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6月至9月,武汉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连续4个月高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137.27万户,同比增长9.81%。

■ 半年招商引资额达去年近七成 

从“多个指头”到“一个拳头” 

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

王晓初、芮晓武、刘永好、雷军、郭广昌、董明珠、杨元庆、张宇峰……来自央企、民企、外企的这些在中国经济版图上耳熟能详的人,过去半年密集造访武汉。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说,算上下月举办的大健康博览会,他今年来武汉将达到6次之多。

据统计,从4月至9月底,300多家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千名企业家来武汉洽谈投资项目。半年时间里,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6000亿元,达到去年全年近七成。

到武汉投资成为风向标,既出于商业判断,也是情感自觉。

“疫情让华大和武汉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有充分把握实现更高目标。”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说。10月26日,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开工,总投资约24亿元。

“搭把手、拉一把”成果之一,武汉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本月启动。从制定方案到最终获批,不到半年时间。

一个月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王建军在武汉罕见“同台”。此前一周,科前生物、路德环境、福禄控股3家武汉企业先后上市。

“武汉经济能够迅速反弹,体现的是整个中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 反弹的“底层逻辑” 

以“创新势能”应对不确定性 

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新冠肺炎是新的“历史分界线”。这个跳转点,无疑为新技术革命按下了“快进键”。

在最早暴发疫情的武汉,在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百万大学生的城市,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正在快速“进化”。技术进步和商业进化像两条并列的轴线,推动着武汉的发展。

10月27日,刘经南、刘永才、毛二可、孙逢春等院士专家成立13个院士工作站及联合创新实验室,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从实验室走向商业运营。这是武汉“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具体一项。

在武汉经开区,正在建设全国范围最大、车辆最多、场景最丰富的自动驾驶运营示范区。在东湖高新区,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

未来3年,武汉将着力发展“光芯屏端网云智”7个数字新兴产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经济反弹的“底层逻辑”,正是持久的科技创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疫情激发了反弹力、活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中国迎来巨大的经济反弹。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武汉的“进化”不止于经济领域。

10月初,武汉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107家市场关停转向,318家改造升级成标准化、智慧化、商超化市场。

“疫情之后,武汉特有的优势甚至在新的环境里有了更高‘势能’。”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这种“创新势能”有助于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重振后的武汉亦在反哺全球。

7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逐渐恢复满产,同步带动全球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复工;这里还诞生了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华大“火眼”实验室始于武汉,核酸检测设备走向全球。

以看好中国而闻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说,在强劲的国内需求带动下,中国仍将续写世界上最好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蔡木子


责任编辑:

新闻视界政策解读房产市场金融

猜你喜欢